词典刍狗
刍狗
词语解释
刍狗[ chú gǒu ]
⒈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引《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义:“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
。 《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芻狗,結芻爲狗,巫祝用之。”
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晋 刘琨。《答卢谌》诗:“如彼龜玉,韞櫝毁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
唐 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明 唐顺之。《读东坡诗戏作》诗:“掃除 李 杜 芻狗語,出入鬼神傀儡門。”
康有为 《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之六:“雜學與夷學,視儒若芻狗。”
国语辞典
刍狗[ chú gǒu ]
⒈ 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
引《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周宣传》:「刍狗者,祭神之物。」
相关词语
- gǒu mì狗幦
- gǒu xī狗豨
- fǎn chú dòng wù反刍动物
- fēi mǐ zhuǎn chú飞米转刍
- gǒu wěi diāo xù狗尾貂续
- gǒu fèi bù jīng狗吠不惊
- fēi chú wǎn liáng飞刍挽粮
- jià gǒu zhú gǒu嫁狗逐狗
- láng háo gǒu jiào狼嗥狗叫
- xuán yáng mài gǒu悬羊卖狗
- tǔ lóng chú gǒu土龙刍狗
- gǒu tuǐ chà狗腿差
- gǒu dǎng hú péng狗党狐朋
- qīng chú青刍
- fēi chú zhuǎn xiǎng飞刍转饷
- shǔ gǒu bèi鼠狗辈
- gǒu xī狗犀
- gǒu zhì bù shí狗彘不食
- fēi chú wǎn sù蜚刍挽粟
- yóu zuǐ gǒu shé油嘴狗舌
- bēi pēng gǒu悲烹狗
- gōng gǒu gōng rén功狗功人
- gǒu fèi láng xīn狗肺狼心
- mō jī tōu gǒu摸鸡偷狗
- gǒu yǎo hào zǐ狗咬耗子
- gǒu yíng hú zǐ狗蝇胡子
- hēi gǒu jǐ黑狗脊
- xún yú chú ráo询于刍荛
- jī fēi gǒu cuàn鸡飞狗窜
- cāng gǒu bái yún苍狗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