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敦煌石室
敦煌石室
词语解释
敦煌石室[ dūn huáng shí shì ]
⒈ 亦称“敦煌石窟”。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敦煌石窟”。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在 甘肃省 敦煌县 鸣沙山 山麓。其处有 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 东晋 迄 元,皆有建造。 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 晋安帝 义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五代 的为最多。 英 人 斯坦因、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后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写本部分业经整理印行。全国解放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国语辞典
敦煌石室[ dūn huáng shí shì ]
⒈ 地名。甘肃省敦煌县东南鸣沙山半腹地山麓有石室无数,俗称为「千佛洞」,旧称为「莫高窟」。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西元366)由僧人乐僔凿建经营。内藏六朝、隋、唐及五代人手写佛教经典及其他艺术品甚富,对我国文学艺术影响颇巨;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发现,所藏多为英人斯坦因及法人伯希和先后择要搜罗而去,今藏伦敦博物馆和巴黎国民图书馆。
相关词语
- pán shí zhī gù盘石之固
- ruò luǎn tóu shí若卵投石
- sōng fēng shí松风石
- shí làn jiāng kū石烂江枯
- zǒu shí fēi shā走石飞砂
- dūn zhōng敦忠
- huáng shí biān黄石编
- shí xīn tiě cháng石心铁肠
- fǎ shì法室
- tián kēng shí田坑石
- shuǐ shí qīng huá水石清华
- dào gōng shí到公石
- ruò shì弱室
- jǔ shí suǒ举石锁
- táo hé lǜ shí洮河緑石
- shí dèng石隥
- liàn shí练石
- huà shí fù化石妇
- chuān shì川室
- shí yǎn石眼
- yù shí tóng suì玉石同碎
- bō yún jué shí拏云攫石
- shì kè室客
- mì shì秘室
- shí chóng dòu shē石崇斗奢
- shí hǔ diàn石虎殿
- dūn kè敦课
- wǔ shí liù yī五石六鹢
- yàn rán shí燕然石
- nán shì nǚ jiā男室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