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鼢鼠
鼢鼠
词语解释
鼢鼠[ fén shǔ ]
⒈ 几种体形健壮的穴居的仓鼠类啮齿动物(鼢鼠属 Myospalax ),产于中国及西伯利亚南部,形状很像美洲产的衣囊鼠,但不同处在于眼睛大为缩小,且缺外耳。
英sokhor;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类。体矮胖,尾很短,无耳壳,眼很小,肢短而壮,前肢爪特别长大,用以掘土。毛细而柔,多呈粉红色或赤褐色,一般额部有一闪亮白毛区。栖居在草原地区和田间,营地下生活,洞道复杂,长可达数十米,以植物的根、地下茎和嫩芽为食,分布于 俄罗斯 西伯利亚、蒙古 和我国北部。古人以为即鼹鼠。
引《太平御览》卷九一一引 晋 郭义恭 《广志》:“若家鼠小异者,鼢鼠,深目而短尾。”
明 刘基 《郁离子·宋王偃》:“大夫 华犨 諫曰:‘ 宋 之非 楚 敌也旧矣,犹犪牛之於鼢鼠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鼹鼠》﹝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即鼢鼠也……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尖鼻甚强,常穿地中行,讨掘即得。”
国语辞典
鼢鼠[ fén shǔ ]
⒈ 动物名。哺乳类。身体呈灰色,尾短,眼小,在地下打洞,以甘薯、花生、豆类等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对农牧业的危害很大。
相关词语
- shǔ máo hè鼠毛褐
- yíng yíng shǔ kuī蝇营鼠窥
- shè shǔ社鼠
- shuǐ shǔ水鼠
- jué shǔ蟨鼠
- shǔ gǒu bèi鼠狗辈
- láng bēn shǔ cuàn狼奔鼠窜
- shǔ yāo dōu鼠腰兜
- láng bēn shǔ tōu狼奔鼠偷
- māo shǔ tóng chǔ猫鼠同处
- shí shǔ tóng xué十鼠同穴
- dà dài shǔ大袋鼠
- shǔ fù jī cháng鼠腹鸡肠
- yǐ kuì shǔ hài蚁溃鼠骇
- lǎo shǔ guò jiē老鼠过街
- shǔ dǎng鼠党
- shǔ xīn láng fèi鼠心狼肺
- shǔ tuō cháng鼠拖肠
- hēi shǔ黑鼠
- shǔ yá bǐ鼠牙笔
- què shǔ hào雀鼠耗
- shǔ ěr jīn鼠耳巾
- jìn tuì shǒu shǔ进退首鼠
- mǎ zhuō lǎo shǔ马捉老鼠
- shǔ nián鼠鲇
- māo ér kū shǔ猫儿哭鼠
- lǎo shǔ wěi bā老鼠尾巴
- yǐ lí zhì shǔ以狸至鼠
- shǔ niè chóng chuān鼠啮虫穿
- yǐ lí ěr shǔ以狸饵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