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明两
明两
词语解释
明两[ míng liǎng ]
⒈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借指帝王或太子。
引证解释
⒈
引《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
本谓《离》卦离下离上,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后以“明两”指太阳。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明两萃时物,北林荣且丰。”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惟是音泮輊轩,象昭明两,比物丑类之规,切响浮声之軫,后贤斯闓,古或未昭。”
⒉ 借指帝王或太子。
引《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 河 阴,庆霄薄 汾 阳。”
李善 注:“明两、庆霄,皆喻 宋高祖(刘裕 )。”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
吕延济 注:“武帝 既明,而太子又明,故谓太子为明两也。”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诗:“一行佐明两,欻起生羽翼。”
清 顾炎武 《乾陵》诗:“復子仍明两,登遐获令终。”
国语辞典
明两[ míng liǎng ]
⒈ 明两原指易经中的离卦。离卦论象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离卦有上下二体,故称为「明两」。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语出后指帝王贤能可明照四方。唐·李善·注:「郑玄曰:『明两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无不见也。』」
引《易经·离卦·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
《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河阴,庆宵薄汾阳。」
相关词语
- míng zī jiàng明资匠
- míng jiào bù biàn明教不变
- fǎn xíng liǎng dēng反行两登
- bái hēi fēn míng白黑分明
- liǎng zhōng两中
- jìn tuì liǎng duān进退两端
- sān bēi liǎng zhǎn三杯两盏
-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两利
- fèng rú shén míng奉如神明
- liǎng yuè两越
- liàn míng练明
- shì bù liǎng cún势不两存
- liǎng jiǎo hú两脚狐
- cōng míng ruì zhī聪明睿知
- qiū míng zhī jí丘明之疾
- liǎng yǎn fā hēi两眼发黑
-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
- quán míng诠明
- niē liǎng bǎ hàn捏两把汗
- míng huà明婳
- jiāng míng zhī cái将明之材
- kāi míng shēn shì开明绅士
- diān jīn mò liǎng掂斤抹两
- liǎng liáng两梁
- chǔ míng guāng楚明光
- bù liǎng lì不两立
- yǒu liǎng rì有两日
- liǎng xī两犀
- fā míng ěr mù发明耳目
- zhòng míng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