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三晋
三晋
词语解释
三晋[ sān jìn ]
⒈ 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山西省别称。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时 赵、韩、魏 三国的合称。 赵氏、韩氏、魏氏 原为 晋国 大夫, 战国 初,分 晋 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 山西省 及 河南省 中部、北部, 河北省 南部、中部。后“三晋”又为 山西省 别称。
引《战国策·赵策一》:“三 晋 合而 秦 弱,三 晋 离而 秦 强,此天下之所明也。”
《史记·燕召公世家》:“孝公 十二年, 韩、赵、魏 灭 智伯,分其地。 三晋 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三晋 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明 于谦 《暑月将自太行巡汴》诗:“三晋 衝寒到, 中州 冒暑回。”
陈去病 《自阳高县抵大同》诗:“云軿飞处射晴光, 三晋 云山接大荒。”
国语辞典
三晋[ sān jìn ]
⒈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至战国周威烈王正式命韩、赵、魏为诸侯,称为「三晋」。
引《战国策·燕策三》:「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於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相关词语
- jīn sān pǐn金三品
- sān liáng chén三良臣
- sān tiáo zhú三条烛
- sān chǐ tóng méng三尺童蒙
- sān mù sān xūn三沐三薰
- máo lú sān gù茅庐三顾
- bā sān lǎn sì巴三览四
- shí sān kē十三科
- mù sì zhāo sān暮四朝三
- sān bù yí三不宜
- sān rén yuè三人月
- èr sān qí jié二三其节
- sān bēi liǎng zhǎn三杯两盏
- sān hǎo èr qiè三好二怯
- dǐng zú sān fēn鼎足三分
- zhāo liáng mù jìn朝梁暮晋
- sān rén wèi zhòng三人为众
- kuáng sān zhà sì狂三诈四
- sān shǒu liù bì三首六臂
- sān shēng dù mù三生杜牧
- sān zhì wǔ cāi三智五猜
- sān zhēn fù三贞妇
- jiǔ liè sān zhēn九烈三贞
- sān gēng zǎo三更枣
- dà pú sān rì大酺三日
-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叹
- sān fǔ yǎng三釜养
- sān yán sǎn gài三檐伞盖
- dù shù sān miè肚束三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