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三余
三余
词语解释
三余[ sān yú ]
⒈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⒉ 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 时大司农 弘农、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遇 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
引遇 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
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宋 苏轼 《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
柳亚子 《书赠张镜潭》诗:“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
⒉ 指 余干、余姚、余杭 三县。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汉 末童謡云:‘天子当兴东南三 餘 之间。’”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三馀》:“餘干、餘姚、餘杭。”
国语辞典
三余[ sān yú ]
⒈ 原为三国魏董遇教导学生充分用来读书的三个余暇时间:冬、夜、阴。典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后泛指闲暇时间。
引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相关词语
- jīn sān pǐn金三品
- sān liáng chén三良臣
- sān tiáo zhú三条烛
- sān chǐ tóng méng三尺童蒙
- sān mù sān xūn三沐三薰
- máo lú sān gù茅庐三顾
- bā sān lǎn sì巴三览四
- shí sān kē十三科
- mù sì zhāo sān暮四朝三
- sān bù yí三不宜
- sān rén yuè三人月
- èr sān qí jié二三其节
- sān bēi liǎng zhǎn三杯两盏
- sān hǎo èr qiè三好二怯
- dǐng zú sān fēn鼎足三分
- sān rén wèi zhòng三人为众
- kuáng sān zhà sì狂三诈四
- sān shǒu liù bì三首六臂
- sān shēng dù mù三生杜牧
- sān zhì wǔ cāi三智五猜
- sān zhēn fù三贞妇
- sǐ yǒu yú zhū死有余诛
- jiǔ liè sān zhēn九烈三贞
- sān gēng zǎo三更枣
- yú xiǎo zǐ余小子
- yú gōng余功
- dà pú sān rì大酺三日
-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叹
- sān fǔ yǎng三釜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