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
词语解释
土司[ tǔ sī ]
⒈ 烤面包片。又称“吐司”
英toast;
⒉ 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由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英ruler of Yi nationality in China;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土官”。 元、明、清 时期于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按等级分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武职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 明 清 两代曾在部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解放后,土司制度已废除。
引《元史·仁宗纪三》:“云南 土官病故,子姪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
《明史·职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土司之制,即 蜀 臣 诸葛亮 用 孟获 之意也;归流之制,则 鄂尔泰、张广泗 所秉庙算於 世宗、高宗 者也。”
⒉ 指土司官吏所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引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东西两 粤 皆尚歌,而西 粤 土司中尤盛。”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三是在上述两个系统以外,和南部 思普 一带的许多少数民族,就是 明 代叫作土司的地区。”
国语辞典
土司[ tǔ sī ]
⒈ 职官名。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
引《明史·卷七二·职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⒉ 一种面包。参见「吐司」条。
英语sliced bread (loanword from /toast/), government-appointed hereditary tribal headman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德语rösten, Röstbrot (S, Ess), Toast, Toastbrot (S, Ess)
法语toast, pain de mie
- tǔ máo土毛
- yì tǔ邑土
- sī xíng司刑
- tǔ rǎng jiāo tǐ土壤胶体
- sī jì司计
- fēn máo liè tǔ分茅列土
- tǔ fēng土蠭
- dǐng sī鼎司
- sī chà司差
- tǔ tú土涂
- chí gǔ gōng sī持股公司
- lí sī zhí黎司直
- yī tǔ依土
- tǔ mù bā土木八
- zǒng sī lìng总司令
- hēi sī mìng黑司命
- tǔ gōng土功
- yǎ sī bìng yíng雅司病蝇
- jiě tǔ解土
- gāo tǔ膏土
- chuān tǔ川土
- fēi tǔ zhú ròu飞土逐肉
- tǔ nán土难
- sī guò司过
- xiāng tǔ zhì乡土志
- chén sī臣司
- máo shì tǔ jiē茅室土阶
- tǔ jí土籍
- tǔ yàn土隁
- pù sī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