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
词语解释
以太[ yǐ tài ]
⒈ 古希腊哲学家首先设想出来的一种媒质。十七世纪后,物理学家为解释光的传播以及电磁和引力相互作用而又重新提出。当时认为光是一种机械的弹性波,但由于它可以通过真空传播,因此必须假设存在一种尚未为实验发现的以太作为传播光的媒质。这种媒质是无所不在的,没有质量的,而且是“绝对静止”的,电磁和引力作用则是它的特殊机械作用。以太这一概念到十九世纪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科学家始终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存在。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相对论的建立和对场的进一步研究,确定光的传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传递都通过各种场,而不是通过机械媒质,以太才作为一个陈旧的概念而被抛弃。近代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使用的哲学名词,是物理学名词的借用。
引证解释
⒈ 古 希腊 哲学家首先设想出来的一种媒质。十七世纪后,物理学家为解释光的传播以及电磁和引力相互作用而又重新提出。当时认为光是一种机械的弹性波,但由于它可以通过真空传播,因此必须假设存在一种尚未为实验发现的以太作为传播光的媒质。这种媒质是无所不在的,没有质量的,而且是“绝对静止”的,电磁和引力作用则是它的特殊机械作用。以太这一概念到十九世纪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科学家始终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存在。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相对论的建立和对场的进一步研究,确定光的传播和一切相互作用的传递都通过各种场,而不是通过机械媒质,以太才作为一个陈旧的概念而被抛弃。
⒉ 近代 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 等使用的哲学名词,是物理学名词的借用。 康有为 在《孟子微》中把以太与“仁”、“不忍人之心”等道德观念等同起来。 谭嗣同 在《仁学》、《以太说》中既把以太说成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无色、无声、无臭的物质,但同时又作了种种精神性的解释,把 孔子 的“仁”、“元”、“性”, 墨家 的“兼爱”,佛家的“慈悲”,基督的“灵魂”等,都看作是以太的作用。 孙中山 则在《孙文学说》中把以太看作物质世界的本源,认为它“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并不具有精神性质。
国语辞典
以太[ yǐ tài ]
⒈ 为英语 ether的音译。乃西方的古代物理学家认为充塞于宇宙中,传播光热电磁的微妙物质。富于弹性,一部稍有振动,即生微波,以传达于上下四方。但在相对论提出后,这种以太的观念便因不成立而完全被摒弃了。
英语Ether-
德语Äther (S)
法语Éther (physique)
- wù yǐ qún fēn物以羣分
- è è yǐ chāng谔谔以昌
- táng tài zōng唐太宗
- yǐ jiāo tóu qī以胶投漆
- é yǐ chuán é讹以传讹
- yǐ tíng kòu zhōng以莛叩钟
- chī tài píng fàn吃太平饭
- yǐ guǎn kuī tiān以筦窥天
- dé yǐ bào yuàn德以抱怨
- wáng yǐ亡以
- bō chuáng yǐ fū剥床以肤
- yǐ zǐ wéi zhū以紫为朱
- lí tí tài yuǎn离题太远
- yǐ tíng kòu zhōng以莛扣钟
- tài yáng néng太阳能
- jiǎn yǐ yǎng lián俭以养廉
- yǐ shǒu jiā é以手加额
- yǐ dǎng jǔ guān以党举官
- tài yī lián zhōu太一莲舟
- dà chē yǐ zài大车以载
- tài shān jūn太山君
- yǐ shì wéi hèn以是为恨
- cóng yī yǐ zhōng从一以终
- tài xiá太霞
- yǐ yì jī láo以逸击劳
- yǐ bù jì kě以不济可
- zuì tài shī醉太师
- yún zhōng tài shǒu云中太守
- mó lì yǐ xū摩厉以需
- gōng yù yǐ shí攻玉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