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yàn mén sài tián chì chéng
kūn chí jié shí dòng tíng
kuàng yuǎn mián miǎo yán xiù yǎo míng

译文

【分段注释】

雁门:即雁门关,位于今山西代县西北,以山势险要著称,故筑关以把守。

紫塞:指长城。长城之土皆紫,故以紫塞代指长城。崔豹《古今注》:“秦所筑长城土色皆紫,汉亦然,故云紫塞也。”

鸡田:古代驿站名,位于今宁夏灵武境内。

赤城:相传是蚩尤居住的地方。东晋时始筑,南北朝时魏自赤城修筑长城至五原,以防备柔然。旧址在今河北赤城。

昆池:即滇池,又名昆明湖,位于云南昆明西南。

碣石:即碣石山,位于今河北昌黎北。唐韦应物《弹棋歌》:“岂如昆明与碣石,一箭飞中隔远天。”

巨野:古代大湖泽名,又称大野泽,位于今山东巨野北,已经干涸。

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号称八百里洞庭。

旷:空旷。绵:接连不断。邈:久远。指华夏土地广袤,无边无际。

岩岫杳冥:指洞穴深暗。岩岫,深广的洞穴。

【翻译】

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

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中国的土地空阔辽远,绵延不绝,峰峦秀丽,山谷深幽。

【解读】

正如人们反复强调的那样,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形庞杂,支撑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绵连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同世界上其他众多的文明一样,曾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峙时期。在这场角逐中,农耕文明以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先进的文化形态取得了优势地位,但是,民风彪悍、作战能力强大的游牧民族还是在个别时期的较量中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于是,处在内陆的农耕文明地区的人们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北方就有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不过当时的它们处于燕、赵等国的武力压制下,实力还很弱小,到了战国时期,匈奴民族强势崛起,给中原地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秦、汉两代的统治者长期致力于与匈奴的作战中,北方边境一带战火不断。此后,突厥之于隋唐,契丹、女真之于两宋,蒙古之于明清,都是强大的对手。

纵观历史,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方针还是以防御为主,通过修建大型的防御要塞以屏蔽北方,所以,在山脉连绵、地形奇绝的北方,凡是能够进入中原的重要关口都要修筑要塞,而雁门关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关隘。

雁门一带,自战国时起就被视为战略要地,当时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得国力得到提升,一举击败了林胡和楼烦,在北方建立了云中、代郡和雁门,于是,赵开始在雁门建制戍守,而雁门也自此硝烟不断、传奇不绝。春秋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抗击匈奴;秦代名将蒙恬曾从这里挥军出塞,收复河套;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曾在这里驰骋纵横,驱逐匈奴;汉代淑媛王昭君从此处出塞和亲,开创了汉匈之间百年和平的局面;北宋名将杨业曾在这里抗击契丹,留下了荡气回肠的杨家将故事。就连清末遭受八国联军侵略的时候,一路向西逃命的慈禧也途经过这里。

尽管有完善的大型防御建筑,有可以据守的险峻关隘,但是边境毕竟离中原腹地太远了,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如此既不利于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掌控,也不利于边疆自身的发展。对此,驿站制度由此创设,也就是在驿道上修建一座座可供休息和中途换马的驿站,以此疏通了中央与边塞的关联。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时间最长、修建规模最庞大的防御型军事建筑。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的数据显示,历代长城修筑的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绵连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等15个省级行政区,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始于周代,职能就是防御和通讯。春秋战国时期,楚、齐、赵、燕等国分别修筑了长城,或是用于彼此之间的防御,或是用于北方边境的防御。秦统一六国后,废弃了各诸侯国用于彼此防御的长城,将赵、燕等国的北部长城串联起来,建成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终秦汉两代,这条长城在抵御匈奴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后直到明代,统治者才对长城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成系统的重建工作。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基本上是明长城。长城绵延万里,重要的关口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山海关、嘉峪关、雁门关、居庸关、玉门关、平型关、喜峰口等,现存遗址比较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等。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