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暂无译文及注释提交译文

赏析

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陕谋生。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于阆州还成都途中作诗五首,此为其中第四首。诗题中的“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首四句是设想回成都后整理草堂之事,但却给人以启迪世事的联想:“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自离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虽是遥想离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但它不也是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想当年,诗人离开草堂时,自己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当时才“大抵三尺强”(《四松》),诗人是很喜爱它,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那到处侵蔓的恶竹,有万竿亦须芟除!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玩味这两句,其句外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此二句“兼寓扶善疾恶意”,这是颇有见地的。乱世之岁,匡时济世之才难为世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作充分表演,诗人怎能不感慨万分!这二句,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而又分寸恰当,所以时过千年,至今人们仍用以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

诗的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题意上。“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生计。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故称。金丹,烧炼的丹药。这两句说,自己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本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里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最后两句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似有痛定思痛意:“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诗人自宝应元年(762)七月与严武分别,至广德二年(764)返草堂,前后三年。这三年,兵祸不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今身经其事,方知世路艰辛,人生坎坷,真是“行路难”啊!“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一个“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因苦后的无限感慨。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真情真语,情致圆足,辞采稳称,兴寄微婉。欢欣和感慨相融,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了此诗思想情感的深厚。

(傅经顺)

【鹤注】此广德二年春,自阆州归成都中途所作。《唐书·严武传》:宝应元年自成都召还,拜京兆尹,明年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迁黄门侍郎。广德二年,复节度剑南。【朱注】《旧书》云:武再尹成都,节度剑南,破吐蕃,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新书》不合。以此诗题证之,《新书》为是。

得归茅屋赴成都①,直为文翁再剖符②。但使闾阎还揖让③,敢论松竹久荒芜④。鱼知丙穴由来美⑤,酒忆郫筒不用酤⑥。五马旧曾谙小径⑦,几回书札待潜夫⑧。

(首章,重赴成都之故,八句皆叙事。欲归草堂者,为严公再镇也。揖让,承次句。松竹,承首句。五六思成都品物之佳,七八想严公交情之厚,首尾宾主互说。玩末句,知严入蜀时便有书见招矣。)

①《杜臆》:成都尹本刺史,故比之文翁。自严公去后,成都遭乱,故有“还揖让”语。②直为,特为也。《汉·文帝纪》:初与太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陆云《赠鄱阳使君》诗:“谒帝东堂,剖符南征。”③《史记》:李斯以闾阎入事。孔子曰:揖让而天下化者,礼乐之谓也。④松竹,旧栽草堂,公向有《觅绵竹》、《觅松树子》诗。戴逵《闲游赞》:“寄心松竹,取乐鱼鸟。”《归去来辞》:“三径就荒。”又:田园将芜。”⑤《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刘渊林曰: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北,有鱼穴二所。《益部方物赞》:丙穴,在兴州,鱼出石穴中,雅州亦有之,蜀人甚珍其味。黄鹤曰:丙穴固在汉中,然地志载邛州大邑县有嘉鱼穴,万州梁山县柏枝山有丙穴,方数丈,出嘉鱼。又达州明通县井峡中,穴凡十,皆产嘉鱼。此诗公赴成都作,意是指邛州丙穴。盖成都西南至邛州,才百五十里耳。⑥《成都记》:成都府西五十里,因水标名曰郫县,以竹筒盛美酒,号为郫筒。《华阳风俗录》: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一统志》:相传山涛治郫,用筠管酿酴醿作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今其法不传。⑦汉制,太守驷马,朝臣出使为太守,增一马,故为五马。武昔携酒馔至草堂,故云“五马旧曾谙小径。”⑧古诗:“遗我一书札。”后汉王符著书,号《潜夫论》。

其二

处处清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①。雪山斥候无兵马②,锦里逢迎有主人③。休怪儿童延俗客④,不教鹅鸭恼比邻⑤。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⑥。

(次章,想春归景事。上四草堂安居之乐,归美严公。下四草堂睦俗之情,预待严公也。无兵马,严能靖寇。有主人,公返旧居。习池,自比草堂。荆州,借比严公。次末二联,宾主对举。每句首字,七用仄声,未见变化。)

①虞炎诗:“方掩故园扉。”柳恽诗:“汀洲采白苹。”②朱瀚曰:是秋,严武果大破吐蕃,拔其城,雪山句若操左券,见公之知人料事。《贾谊传》:“斥候望烽燧。”③赵次公曰:景物明焕,错杂如锦,故曰锦里。《战国策》:燕太子逢迎却行。曹植诗:“主人寂无为。”④晋孙暑为儿童,未尝被呵怒。⑤《周礼》:“五家为比,又五家为邻。”⑥《南史》:袁粲见江敩,叹曰:“风流不坠,正在江郎。”醉习家池,在荆土。山简以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故可称荆州。

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①,橘刺藤梢咫尺迷②。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③。书签药裹封蛛网④,野店山桥送马蹄⑤。肯藉荒庭春草色⑥,先一饮醉如泥⑦。

(三章,写故园荒芜之状。上四花溪,下四草堂。竹映水,故见沙碧。咫尺迷,起下二句。蛛网久封,马蹄空送,堂中闃无人迹矣。【张綖注】旧庭虽荒,而春草方深,翻可藉以一醉。肯藉二字,作问严之词。【顾注】此想草堂荒凉景象,堪与《东山》诗“伊威在室,蟏蛸在户”并读。)

①《梁益记》:溪水出湔江,居人多造彩笺,故号浣花溪。②《橘颂》:“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③朱瀚曰:谢灵运诗“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即过客二句意。《逢萌传》:萌隐琅琊劳山,诏征之,托以老耄迷路东西,不知方面所在。④《汉·外戚传》:武发箧,中有药裹二枚。张协诗:“蜘蛛网四壁。”⑤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⑥张协诗:“荒庭寂以闲。”《世说》:“过江诸人,每至暇日,辄出新亭,藉草饮宴。”⑦《后汉·周泽传》: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蔡云:稗官小说: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块泥然。《杜臆》:此曲说也,本言人醉后,其状颓倒如烂泥耳。

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①,也从江槛落风湍②。新松恨不高千尺③,恶竹应须斩万竿④。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⑤。三年奔走空皮骨⑥,信有人间行路难⑦。

(四章,言故园虽芜,而严公可依。上四叙景,下四叙情。药栏、江槛,昔所结构者。新松、恶竹,昔所栽者。谋生驻颜,俱藉严公,庶从前奔走艰难,得以休息耳。五六自伤贫老,作望严之词,严盖雅好服食,故着金丹句。邵注三年奔走,谓往来梓、阆之间。)

①萧诗:“沙崩闻韵鼓。”②刘逴曰:设江槛以减杀风湍,则沙岸不至崩颓矣。③吴均《咏松》诗:“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④《史记·货殖传》:竹竿万个。⑤生理二句,语涉陈腐。陆机诗:“生理各万端。”蔡云:《国史补》:“两省相呼为阁老。”武在至德间为给事中,时公为左拾遗,正联两省也。《抱朴子》:金丹烧之愈久,变化愈妙,令人不老不死。《参同契》:“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云度七签》:合丹法,火至七十日,药成,五色飞华,紫云乱映,名曰紫金,其盖上紫霜,名曰神丹。古乐府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⑥《南史》:杜栖以父病,旬日之间,便皮骨自支。⑦古乐府有《行路难》。

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①。昔去为忧乱兵入②,今来已恐邻人非③。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④。共说总戎云鸟阵⑤,不妨游子芰荷衣⑥。

(末章总结,叙草堂前后情事。上四忧归计之艰难,下四喜知交之可托。贫无生事,则难归。老藉凭几,则欲归。乱后人非,则归亦凄凉。怀古息机,则归堪避地。生事句,承前生理。几在句,承前衰颜。邻人句,承前比邻。息机句,承前奔走。各有脉络。《杜臆》:有严公将略,则游子可保无恙,豫知严公必能安蜀矣。)

①《高士传》:晋宋明不仕,杜门注黄老,孙登惠乌恙皮裹几。谢脁《咏乌皮隐几》诗:“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远注】公《寄刘峡州》诗“凭几乌皮绽”,公盖素所爱者,故思之不置。②乱兵,指徐知道之叛。《世说》:乱兵相剥掠。③《孔丛子》:邻人闻其凶凶也。④陈子昂诗:“怀古正踌蹰。”又:“未息汉阴机。”按《楞严经》云:“息机归寂然。”⑤《魏志》:诏大将军亲总六戎。希曰:唐人以节度为总戎。李观《邠宁节度享军记》:“仗钺总戎。”《握奇经》:八阵,天、地、风、云为四正,飞龙、翼虎、鸟翔、蛇蟠为四奇。梁简文帝《七励》:“回云鸟之密阵。”杜田曰:太公六韬,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阵,取云散而鸟飞,变化无穷也。⑥游子,公自谓。不妨,无碍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王嗣奭曰:五作,意俱条畅,辞极稳称,都是真情真语,诗应如是。

今按:杜律如《秋兴》八首,《诸将》、《古迹》诸首,虽叠章联络,而语无重复,故其气骨丰神,俊迈不群。若《寄严公》五首,意思颇嫌重出,盖赴草堂只是一事,寄严公只是一人,缕缕情绪,终觉言之繁絮耳。但就其各章铺叙,自有层次。首章言严公书札,次章言荆州赏新,三章言荒庭饮醉,四章以生理衰颜诉之,五章以生事息机告之。说得迢递浅深,条理井然,而前以剖符起,后以总戎结,文治武功,均望严公,又实喜溢于词气间矣。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项鸿祚的诗词 ► 项鸿祚的名句

作者详情
猜你喜欢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

君不见彭门之黄楼,楼角突兀凌山丘。

云生雾暗失柱础,日升月落当帘钩。

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

浑涛舂撞怒鲸跃,危堞仅若杯盂浮。

斯民嚣嚣坐恐化鱼鳌,刺史当分天子忧。

植材筑土夜连昼,神物借力非人谋。

河还故道万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

公来相基垒巨石,屋成因以黄名楼。

黄楼不独排河流,壮观弹压东诸侯。

重檐斜飞掣惊电,密瓦莹净蟠苍虬。

乘闲往往宴宾客,酒酣诗兴横霜秋。

沉思汉唐视陈迹,逆节怙险终何求?

谁令颈血溅砧斧?千载付与山河愁。

圣祖神宗仗仁义,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庭尊崇郡县肃,彭门子弟长欢游。

长欢游,随五马,但看红袖舞华筵,不愿黄河到城下。

武昌九曲亭记
宋代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马伶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荆卿里
清代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

南池杜少陵祠堂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沉沦稷契身。

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

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

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左仲郛浮渡诗序
清代姚鼐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