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鸾出京师,慷慨歌五噫。
岂无济时心,升降与我违。
有来适吴中,舂粱救寒饥。
吴人皋伯通,舎之慰穷栖。
方志虽或除,此桥犹可稽。
伯鸾号逸民,佳传照绿绨。
伯通赖有此,庶几与子齐。
至今阊门外,两冢陪要离。
累累各高大,冥冥春草萋。
古者贤哲人,不计凤与鸡。
焜耀亦偶尔,埋没何凄兮。
出语贺两公,亦以昌吾诗。
伯鸾出京师,慷慨歌五噫。
岂无济时心,升降与我违。
有来适吴中,舂粱救寒饥。
吴人皋伯通,舎之慰穷栖。
方志虽或除,此桥犹可稽。
伯鸾号逸民,佳传照绿绨。
伯通赖有此,庶几与子齐。
至今阊门外,两冢陪要离。
累累各高大,冥冥春草萋。
古者贤哲人,不计凤与鸡。
焜耀亦偶尔,埋没何凄兮。
出语贺两公,亦以昌吾诗。
暂无译文及注释提交译文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