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出处

全诗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军有苦有乐,要看随谁去出征。

跟随智勇双全的主帅,哪里会有持久的战争。

我们主公征伐关西地,盛怒下奋起天朝威风。

头一次降服那里部族,二次又迫使羌兵投诚。

西征用兵神速,取胜像弯腰拾取东西一样容易。

犒赏丰盛,赏品堆积如山,酒肉漫过河流

军营里官兵酒足饭饱,人马更加壮实和勇猛。

徒步出征凯旋乘马归,去时空空回来财物丰。

开拓关西三千里地盘,往返神速犹如鸟飞腾。

载歌载舞胜利回邺都,原有誓愿大功已告成。

白天大会群臣同庆贺,傍晚兴高采烈回家中。

朝廷上参谋清明政治,回家里料理家事繁荣。

禽兽怕做牺牲自断尾,我如良苗茁壮沐春风。

虽然力量有限,但是愿以伊尹为榜样,刻苦自勉为国尽力。

不能学习长沮与桀溺,相互追随隐退将地耕。

仔细阅读孔子隐居诗,确知夫子主张行不通。

注释

苦乐:《史记·李将军列传》载:程不识与李广俱戍边,二人治军严简不同,程军击刁斗、李军则不击。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士卒“咸乐为之死”。

从:跟随。

神:神机妙算,谓有韬略。武:勇敢。神且武:意为智勇双全。

劳师:让部队去打仗。

相公:指曹操,时任汉丞相,故称。 关右:古地名,即函谷关以西之地,古人以西为右。曹操在建安二十年(215)三月率兵出关征讨张鲁等割据势力。

赫(hè)怒:勃然震怒。 天威:天朝军威。

獯(xūn)虏:对猃狁的蔑称。猃狁(xiǎn yǔn),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分布在陕、甘北部及内蒙古西部。此指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龚屠氐(dī)王窦茂以下万余人之事。氐又称西戎,为猃狁的一支。

羌夷:对羌族的蔑称。此指建安二十年(215)九月巴族七姓夷王朴胡等举巴夷及賨(cóng)民归附曹操一事。

边地贼:指张鲁、韩遂等边关割据势力。此指西平、金城诸将麴演、蒋石等共斩叛将韩遂以献以及张鲁投降之事。

忽:犹如,好像。俯:低下头。 拾遗:拾取东西。这里喻容易。

陈:陈列。 赏:赏赐。

逾:超过。 川:河。 坻(chí):水中的高地。

饫(yù)饶:饱食、富裕。

溢:同“益”,更加。溢肥,指兵强马壮。

徒行:步行。 兼乘:两乘、两匹战马。

余资:丰裕的财物。

拓地:指通过战争而占领地盘。

邺城:古都邑名,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一带。建安十八年(123)曹操封魏王,定都于此。

所愿”句:所期待的都实现了,没有事与愿违。

昼日:白天。昼,《文选》作“尽”。 大朝:天子大会诸侯群臣。

薄言:发语词。

惮(dàn):怕,畏惧。牺:古代用来祭祀的牲畜。为牺,意谓被捕捉杀死。

良苗:指庄稼。实:所结的果实。挥:摇动。

窃:私下。负鼎翁:指殷商时贤相伊尹。传说伊尹善于烹调,尝负鼎求见商汤。

厉:同“砺”,本指磨刀石,此为磨砺的意思。朽钝姿:朽木、钝刀般的资质,为王粲自谦之词。姿:同“资”。

效:效仿,学习。沮(jǔ)溺:指长沮、桀溺,是春秋时的两位隐士。

把:拿着。把锄犂:指耕种土地。犂(lí):同“犁”。

孰:同“熟”。孰览:仔细观看。夫子:指孔子。

所言:指孔子主张归隐之言。

参考资料:

1、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

2、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9-31页

赏析

词前十八句为第一段。首四句以议论开头,说明只要统帅神武,从军就无苦有乐。接着“相公征关右”以下六句,以曹操用兵的神武予以证明。诗中以“震天威”、“俯拾遗”、“一举”、“再举”等夸张之笔,写曹操用兵所向无敌的神武之态;以“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写曹军的兵强马壮、轻捷矫健;接着八句,以“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写军中饮食宴乐之盛和俘获物资之多。

“歌舞入邺城”以下十四句为第二段,写班师凯旋,并述厉节入仕协理朝政的怡然自得。

全诗语言明快,感情豪壮,专写从军之乐,极尽铺张扬厉,比喻夸张,与其它“愀怆之辞”(钟嵘《诗品》)迥然不同。

参考资料:

1、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9-31页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 王粲的诗词 ► 王粲的名句

作者详情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