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赫哲族解释: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476人(1982年)。分布在黑龙江。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文。善渔猎。
赫哲族造句大全
1、土著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和赫哲族,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
2、黑龙江以汉族为主,其他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哈尔族、鲜卑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俄罗斯族。
3、为赫哲族仅有的几位基督徒祷告,愿他们向人口不多的族人传福音。
4、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使用桦树皮的历史很长,至今不同程度保留有桦树皮文化特征。
5、目的研究中国回族、四川省汉族、福建省汉族、锡伯族、蒙古族、赫哲族群体MSY2小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6、赫哲人居住形式的变迁反映了赫哲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7、只有几千人的珞巴族、赫哲族、门巴族,在全国人大也都有其代表。
8、饶河县境内赫哲族有500人,是中国此族人最多的一县。
9、三姓地区是黑龙江省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清代赫哲族农业最早兴起的地方。
10、通过上述文字的描写,可以看出“天鹅舞”在赫哲族民间流传之久远,深受赫哲人的喜爱。
11、吴福常曾在八岔和同江工作过,是赫哲族文化研究员。
12、并论述“伊玛堪”在赫哲族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伊玛堪”创作的本质及口头文本的基本属性。
13、我国的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
14、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本文为赫哲族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服务的宗旨。
15、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有:赫哲族人口基数少,且居住分散;
16、在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逐渐成为濒危文化遗产之际,“乌日贡”大会无疑承载着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
17、赫哲族伦理道德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
18、赫哲族是一个极为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其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9、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的“乌钦”、“摩苏昆”、“伊玛堪”是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
20、它既是赫哲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伊玛堪”是赫哲族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渔猎民族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22、在第六部分主要探讨了族际通婚对赫哲族人口、语言文化、当地民族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23、赫哲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以来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一带。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