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抗压强度造句

抗压强度解释:材料对压力的抵抗能力。用材料被压碎时单位横断面积所受压力来表示。

抗压强度造句大全

1、拱形管道内部填充的混凝土提供抗压强度,沿矩形框架底部铺设的钢棒提供抗拉强度。

2、研究了纤维掺量、纤维长度、水泥土的水灰比等对纤维水泥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3、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主要区别在于抗压强度的不同,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样品能够承受实际压力的最高值。

4、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探讨了节理岩体(白云岩)的抗压强度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

5、本机一机多用更换模具可生产各种空心砖、多孔砖、标砖等,生产制品抗压强度高,规格标准、外形美观等优点。

6、根据统计分析和贝叶斯估计结果,建议了强度等级为C20和C30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与标准差的取值。

7、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式。

8、而再生细集料则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9、水泥裹石法搅拌工艺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影响不大,但能使其抗压强度提高、空隙率下降。

10、结果表明:骨料粒径与级配、骨灰比是影响多孔透水混凝土空隙率、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

11、实验室测试包括筛分析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

12、同时分析了现有点荷载试验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13、通过试验得出不同级配混凝土试样的纵波波速与其单轴抗压强度的关系。

14、还报道了PITC固化体浸出试验和抗压强度的结果。

15、时间t时的抗压强度与水泥种类,温度以及养护条件有关。

16、探讨了劈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钢纤维体积率及钢纤维类型对劈拉变形性能的影响。

17、通过还原反应后的高温抗压强度研究估算了球团矿焙烧中必要的强度。

18、根据煤岩体的抗压强度,给出了镐形截齿破煤过程中截割力的计算公式。

19、分析了集料用量对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导电性能、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20、表达式(3.23)所示的关系同样适用于标准抗压强度值。

21、我们在进行砌体结构设计及施工时,其抗压强度应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在某些建筑中应慎重使用。

22、此外也分析了岩石边坡侵蚀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降低。

23、广泛运用于矿山、冶炼、建材、公路、铁路、水利和化学工业等众多部门,破碎抗压强度不超过320兆帕的各种物料。

24、当基岩抗压强度较高时,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往往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25、用不同掺量的矿渣粉及粉煤灰对水泥砂浆流动性和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

26、高强混凝土的生产人员都知道影响抗压强度的因素以及如何调节这些因素取得预期的强度。

27、并通过灰砂砖建筑抗压强度试验,初步得出了这种砌体的耐久性及其在潮湿环境中的工作性能。

28、生球的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受水分的影响显著,分别在水分为8.3%和7.8%时达到最高值;

2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目前建筑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无损检测混凝土质量的方法。

30、结果表明: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焦炭颗粒平均细度的增大而增加。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