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阿修罗造句

1、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处,又善了知天香、龙香、夜叉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诸香。

2、在佛经中一般非人的神或物都被称为天龙,八部顺序为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

3、好个摩醯首罗,不愧他也僭称世尊,五首急转,将诸般法器泼风也似团团乱旋,护住周身,楼陀罗与四大阿修罗王都有无量神通,在这魔神之前却寸步难越。

4、一本记录天下百鬼的古书,一把鬼神的佩剑,一个奇怪的梦,法力高强的西域妖僧,被困在八大岛国富士山中的鬼神阿修罗,富士八峰守卫八歧大蛇,前鬼。

5、北展辉疯狂的笑着,对于这些不自量力的人,他见的多了,阿修罗之眼的力量,让他沉醉在自己美妙,无以伦比的力量之中。

6、佛教术语中的“天龙八部”,指的是8种神道怪物,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伽。

7、要常常换位思考。如果芙蓉姐姐以为寻秦记件事伤害城市猎人,动车也有可能会伤害别阿修罗城之瞳。

8、受尽苦难而不厌,此乃阿修罗之道!—鬼气九刀流·阿修罗。索隆

9、我就是阿修罗耶树!禅杖闻道而开窍,菩萨神识再创造,获得法身有神通,镇压诸神通大道!

10、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11、只有看连累人的大小程度了,阿修罗本性虽善可是他们嗔恨之念太盛,自己根本把握不住自己,稍有不妥便会动怒,加上他们拥有大法力危害也就更大。

12、苦难算什么,我本来,就喜欢走上阿修罗之路。索隆

13、龙、药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

14、第六十五章永失我爱地狱变?以理服人阿修罗。

15、你若惹我,不要忘记,每个女人的血液里都一样藏有阿修罗。亦舒

16、为了与罗刹夫人长相厮守,阿修罗王前往须弥山顶寻找不死之药。

17、地、人三界之中更无他容身之所,他便趁阿修罗王金身证果涅槃之机暗自潜入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阿修罗界”。

18、传说只有所谓天、龙、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之类的,才生来没有心蛇,他们被称为“天龙八部众”,与我们人类迥然有别。

19、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

20、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1、太初开天数万元会,人族经万难遍布大陆,然阿修罗、魔族不甘雌伏,另有邪龙乱世,中州日月王朝将亡,妖孽滋生。

22、阿修罗创建了盂兰界,招收亡魂,不再让他们步入地藏;阿芙蓉是个女子,她四处游荡,以整个人间世为她的道场。

23、天上地下,天、地、人三界之中更无他容身之所,他便趁阿修罗王金身证果涅槃之机暗自潜入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阿修罗界”。

24、在中年道人身后隐隐显出一副巨大的的天魔法相,三头八臂,手执璎珞伞盖,阿修罗花,鱼肠神剑,金铃金弓,银戟,魔幡等件。

25、阿修罗戴着一个金属面具走在街上,飘逸的银发,黑色的竖领风衣,高贵的步伐,与一幅及其难看的墨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墨镜是若海给的)。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