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1、但是大家异口同辞地说是尼庵,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2、另一种是为生活所迫,以尼庵、道观作为一个归宿或一时的栖身之地,如有些妓女年老色衰,或为人所弃,无路可走,就去做尼姑、道姑了。
3、在从前,不仅和尚善于制各种酱菜咸菜,尼庵里的师姑们所制更精。
4、当家的本是猎户,出门打猎被老虎咬死了,唯一的儿子也死了,我看生活没有指望,就到附近的尼庵出家,实指望混口饭吃。
5、慈云庵位于长安城外不远的地方,是个尼庵。
6、曾经和中国教授们一同游广州,到一个名声不大好的尼庵里去看小尼姑。
7、我记得有一家尼庵的某师太所秘制的“臭卤面筋”。
8、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尼庵佛寺,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典型环境。
9、我虽然没有去过,但我相信,在那观音菩萨以前修行的地方,不但会有寺庙,而且也一定会有尼庵。
10、黄州府郊外,月色下,一座小小的尼庵隐现在竹林之中。
11、谈起别处的庙宇尼庵,杨福同有可能不清楚,可白云庵,他可是太知道了,院子里的姑娘都喜欢去那儿求签。
12、而陈文龙病重的母亲被元军监禁在福州的一座尼庵里,在闻知文龙殉国后说道:“与吾儿同死,有何恨哉?”。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