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聚酰胺造句

1、对蛋白质及聚酰胺纤维有亲和力。

2、轴向滚子具有机制的保持架或者聚酰胺分离器。

3、尼龙或其他聚酰胺、聚酯或粘胶纤维高强力纱制的帘子布。

4、介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发展史、性能及其在轮胎中的应用。

5、本文采用聚酰胺粉吸附提取苦瓜啤酒中的色素亮蓝.

6、所以要拉伸得到高取向聚酰胺纤维,需通过减少链间氢键的数量来实现。

7、方法各种方法洗脱后,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EDTA滴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测定和定氮法对搀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8、先制备具有均一链长的含有酰胺键的硬段单体,然后与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生成酯键是制备性能良好的聚酰胺酯的较好途径。

9、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聚酰胺树脂对水中苦味酸的吸附性能。

10、糖含量以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选择直接用聚酰胺层析柱来纯化阿拉伯半乳聚糖较为合适。

11、介绍了聚酰胺工程塑料的基本性能,在拖拉机上的应用现状及聚酰胺塑料零件的选材和设计。

12、综述了目前聚酰胺对聚甲醛的增韧及热稳定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3、本文用偏苯三酸酐和二异氰酸酯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酰胺酰亚胺.

14、但是聚酰胺分子间很强的氢键作用制约了分子的取向和纤维的高倍拉伸,从而限制了制备高强高模聚酰胺纤维技术的发展。

15、天然聚酰胺,例如酪蛋白、明胶和骨胶原,是合适的聚酰胺组分。

16、比力常用的过滤质料有:醋酸纤维素膜、聚酰胺膜和不简单膜.

17、磺化芳香二羧酸与二元胺反应可以制备磺化聚酰胺,与四元芳胺或六元胺反应可以制备磺化聚苯并咪唑。

18、不同聚酰胺由混合二元酸和二元胺而合成。

19、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通风管在易于发生爆破或爆炸的地点中的应用,以及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在通风管中的应用。

20、本文设计和合成了一种带有吡唑啉侧链基因的低聚酰胺,可用作蓝色荧光材料.

21、这类染料染羊毛、聚酰胺、皮革及棉为艳蓝色和艳紫色,并具极好的耐光和耐湿处理牢度。

22、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氯仿萃取,上聚酰胺柱得到高良姜素.

23、采用界面聚合方法制备出固定化厌氧微生物多孔囊状聚酰胺载体。

24、指出液晶共聚酯纤维具有比全芳族聚酰胺纤维高的综合性能。

25、线圈均由单玻璃丝聚酰胺漆包线制成,绝缘等级为H级。

26、结果表明,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强度及断裂伸长随捻度的增加而下降。

27、在电动工具的具体应用中,聚酰胺是通常用于罩壳的原料,当与零部件设计相结合时,聚酰胺原料在满足结构及防护标准方面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28、方法各种方法洗涤后,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EDTA滴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测定和定氮法对搀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9、它的仿生肌主要是一个中空的橡胶柱体,内置芳族聚酰胺纤维。

30、简要说明了聚酰胺纤维的吸湿性及纤维亲水性与穿着舒适性的关系。

31、此外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生等药材的乙醇提取浓缩液,之后在硅胶板上用不同溶剂展开,考察其分离和显色情况。

32、对近10多年来芳香聚酰胺类反渗透膜的制备,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33、介绍了以聚酯纤维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为纬纱的交织物染色时对染料和工艺的要求。

34、综述了聚酰胺纤维工业的现状、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和发展预测,并对我国聚酰胺纤维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35、对竹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剂及其界面改性机理进行研究,以聚乙二醇和马来酸酐为原料,用热催化法合成具有线型结构的羧化聚醚。

36、通过染料的筛选,固色剂与匀染剂的应用和染色温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聚酰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染色。

37、介绍了酸性染料染聚酰胺纤维固色剂的研制与测试。

38、利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使丙烯酰胺单体与不饱和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接枝共聚。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