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严峻考验造句

1、岁寒知松柏,他是经过严峻考验的坚强的战士。

2、而近年来,这一总体规划遭遇严峻考验.

3、60年来,新中国外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4、“历年来履获文明殊荣的出租车行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5、行政长官董建华呼?港人要团结去面对经济转坏的严峻考验。

6、前方等待的是数月的严峻考验和付出.

7、除了对引擎和刹车有严峻考验之外,伊莫拉也对底盘有着很高的要求。跑出快速单圈的秘诀在于要让赛车骑上高高的路肩。

8、这才真的是对宽恕之心的严峻考验。

9、刘邓所部在大别山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了重大代价。

10、回归后香港经历严峻考验,内地对香港作出的支持,作用就如一颗定心丸,沙士与北京奥运只是其中荦荦大者。

11、企盼能够达到相当水平,势必会经历严峻考验,而克服困难的不二法门,唯有无间合作,推诚相与。

12、受国家多次调准加息政策影响,再加上农发行催还贷款的压力,当前棉企的资金链受到严峻考验。

13、中国作为引资大国当然也不例外,我国脆弱的环境承载力面临严峻考验.

14、换届必然涉及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次严峻考验。

15、加之降水偏少,风速大,地表蒸发加大,东部农业区浅山地区土壤失墒严重,前期出现的旱情持续,对春耕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也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16、而这些地区必须以一个独有的方式来爱护,因为他们之中有些面临来自旅游的严峻考验?

17、这些成果来之不易,上合组织和各成员国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18、西班牙打算将价值30亿欧元的五年期债权进行拍卖。这个国家和葡萄牙一样,也面临着债权市场的严峻考验。

19、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建设面临着新挑战,如何搞好党的作风建设仍然是党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20、大约二百万年以前,我们虚弱而且易受攻击的祖先居住着山洞里,他们面临大自然的严峻考验,很容易生病。

21、竞技技巧项目是我国非奥运会项目的优势项目,为中国竞技技巧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过程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严峻考验。

22、大萧条以及美国长期失业率飙升,是对曾被视为美国经济独特优势的严峻考验。

23、随着商事贸易的日益国际化,各国颇具差异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正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

24、购买乏人问津而且价格低估的股票来牟利,通常是对耐心的一项严峻考验.

25、有报道称,俄罗斯政府已作出选择,决定修建日本方面积极建议的安纳线,中俄之间的安大线面临严峻考验。

26、9月12日,川东北下起瓢泼大雨,农村自建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一次遭遇到严峻考验。

27、在日军诱降下,原本成分复杂的东北抗日队伍,不断出现一些叛徒和奸细,一些原来坚定抗日的杨靖宇的老部下,也叛敌投降了,杨靖宇的部队面临着严峻考验。

28、李世民在宣政殿就突厥颉利可汗即率大军兵临便桥,大军兵临城外,显然来者不善,唐朝京师长安的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一事和全臣商议。

30、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2015年上海交通安全形势严峻,运行安全、设施安全、工程建设安全都面临严峻考验。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