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鼎盛造句

(1) 夏天,正是白杨树生长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白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用自己的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为我们带来了凉爽的夏风。

(2) 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

(3) 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

(4) 唐朝鼎盛时期,人们常常夜不闭户。

(5) 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6) 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7) 普陀,这片佛教圣地每年香火鼎盛,诵经声余音绕梁,而且风景绝佳,的确是修心养性的好地方。

(8) 虽然今集演员阵容比前作更鼎盛,编导以二男配四女,唯剧情却颇为疲弱,整体成绩差强人意。

(9) 几百年过去了,这座饱经风霜的古寺现在依然是香火鼎盛。

(10) 日月潭畔的文武庙人气鼎盛,供奉至圣先师孔子与武神关圣帝君,神威显赫。

(11) 几百年过去了,这座历尽沧桑的古寺现在依然是香火鼎盛。

(12) 这位男士正当春秋鼎盛之时,服饰辉煌,相貌堂堂。

(13) 湟源排灯鼎盛时期是在民国初年。

(14) 颠峰,盛年最高程度的发展时期;鼎盛期。

(15) 啤酒屋鼎盛时,连情侣约会也不忘来此对饮,享受另一番约会气氛。

(16)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福田区上海宾馆对面的鼎盛时代。

(17) 所谓诗酒趁年华,也只有青春鼎盛之时,才敢于挥霍光阴,一醉求欢。十年之后,再去回首,只觉红尘如梦,我们不过在梦里,做了一场春朝秋夕的沉迷。

(18) 夏之色如火的青,如田野,如山川,表明,生命的至高.夏之色为热的赤,如骄阳,如鲜花,标志着万物的鼎盛.

(19) 欣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让我们记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眷恋。我们转而欣赏她生命的鼎盛,繁华的朝气。我不禁向秋天问候:你好。

(20) 人才缺乏,要建国图强,亦徒成虚愿。反之,资源匮乏的国家,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而使国势蒸蒸日上。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21) 晨曦中,你将光芒洒满天,预示着炽热希望的腾升,夕阳里,你将晚霞尽染大地,寓意着壮志暮年的恢弘。中天日耀,你诠释着人生奋进的鼎盛。静谧深夜,皓月也折射着你那辉煌的永恒。

(22) 树上的叶子不再像春夏间绿油油的了,有的呈深绿色,有的呈黄绿色,还有的呈橘黄色……它们失去了鼎盛时期那耀眼的光泽。微风吹过,满树各种颜色的小扇子似的叶片一齐摇动,发出“沙沙”的响声。

(23) 今年的槐花雨美得很忧伤。一片片小小的、云似的、如珍珠般的槐花轻悠悠地落在了地上。槐花雨,花从树枝落到地上,一瞬间的鼎盛时代。

(24) 万载日月铸溶岩,民族激情书豪迈。亘古不变的精华,英明的党带领我们上路。民族之林繁茂参天,鼎盛世纪绽现光彩。炎黄子孙真心写大爱,建党节快乐!

(25) 48个人重起炉灶,从2005年创立到2008年拆分,塬联通华盛鼎盛时期全国员工总数达到6000人。

(26) 想你一日三秋,念你望穿秋水,恋你春花秋月,追你暗送秋波,爱你秋水芙蓉,吻你秋兰飘香,盼你春秋鼎盛,约你秋高气爽,祝你春华秋实!

(27) 48个人重起炉灶,从2005年创立到2008年拆分,原联通华盛鼎盛时期全国员工总数达到6000人。

(28) 我想,经过这些时间我学到的一件事就是:如果一段关系让你萎靡不振,让你失去机会去经历生命的鼎盛期,那么它不值得去维持。

(29) 在西方音乐史上,宗教音乐最繁荣的时期也正是管风琴音乐的鼎盛时期。

(30) 但是把所有的因素考虑在内,从长远来看,在经受了破产带来损失的各种悲惨境遇之后,许多法律事务所甚至还没有回到2008年的鼎盛时期。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