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眉睫造句

(1) 中考已经近在眉睫了,你要赶快做好准备。

(2) 被洪水困在屋顶上的村民,危险已迫在眉睫,如不能及时把他们救出险境,他们会遭灭顶之灾。

(3) 他正想办法解决这迫在眉睫的取暖问题。

(4) 自学考试已经近在眉睫了,所以我没有时间去玩。

(5) 若是死亡迫在眉睫,那我至少要说我已享受过人生的乐趣。

(6) 都市固体废物亦是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

(7) 她迅速的举动表明,他跟阿切尔夫人一样觉得这事迫在眉睫。

(8) 现在的严峻形势已经迫在眉睫了。

(9) 实现这两个目标越来越迫在眉睫。

(10) 现在失去她的可能已迫在眉睫。

(11) 条约早该付之一炬那样欧盟就能专心于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比如能源,气候变化,移民,和俄罗斯的关系以及欧盟自身的扩张问题。

(12) 当打击迫在眉睫时,我一下子就跳到了一边。

(13) 大火就要蔓延到那片红松林了;就在这迫在眉睫之时;消防队员赶来了。

(14) 这条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

(15) 裁减工人迫在眉睫,恐怖气氛笼罩整幢楼房。

(16) 因而,当前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已是迫在眉睫。

(17) 那是一个暂时匮乏和灾难迫在眉睫的凄凉时代。

(18) 中专英语分层次教学迫在眉睫。

(19) 可能他们自身就是这些迫在眉睫灾难的肇因,我对此不会有一丁点诧异,因此不能把他们誉之为英雄。

(20) 亨利相信大衰退迫在眉睫,下令从今后产品计划中削减二十亿美元。

(21) 他不相信战争已迫在眉睫。

(22) 与其迫在眉睫才临渴掘井,不如早点准备,免得慌乱。

(23) 房屋燃起了熊熊烈火,情况迫在眉睫,关键时刻,消防员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援救,终于化险为夷。

(24) 进行德育评价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5) 奥文认为他能够很明白地看出柯帕乌迫在眉睫的灾祸。

(26) 可是现在突然间欧洲通货危机已迫在眉睫。

(27) 中考已经近在眉睫了。

(28) 此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9) 首先,迫在眉睫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0) 除了几处迫在眉睫的战斗,没有太过激烈的场面。

(31) 因此迫在眉睫的会谈就这么中止了。

(32) 现在已经火烧眉睫了!离考试只剩一周的时间了……在这个火烧眉睫的时候你还有心情慢慢吞吞的学习,做事。

(33) 那就是为什么一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34) 格劳科斯睁大眼睛,盯着迫在眉睫的灾难。

(35) 她这俨如天鹅般的眼眸,偶一流盼,如此甜美;柔丝般的、弓样的眉睫,荫掩着盈盈的双瞳……

(36)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言、自立更生的原则,绝不能一味地看人眉睫,听人摆布。

(37)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客,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38) 甘肃阳曲最近几日又将出现强降雨天气,抢灾救灾工作迫在眉睫。

(39) 然而,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应该开始着手结束十年来的闭门思过局面,改变机构改革上的纸上谈兵形势。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解决如何让欧盟变得更好。

(40) 化我的思念,为蓝星点点,闪在黑夜闪在凌晨,闪在你的眉睫梦境,轻轻地弹给你,我那爱的琴键,一千遍一万遍……国庆快乐!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