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文学典籍 国学作者 名言名句 字词造句 反义词 近义词 在线反馈

倾斜角造句

倾斜角解释:倾角(1)(2)。

倾斜角造句大全

1、重心的偏移量与倾斜角成正比,并且是容器面积和容器之间距离的函数。

2、二至点的划分是依据地轴倾斜角的两极最大程度地朝向或者背离太阳。

3、较小的膝关节角合并较大的髌韧带与胫骨夹角和前交叉韧带倾斜角会增大韧带负荷。

4、虽然在健康人群中,腰椎前凸与骶骨倾斜角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但尽管OA会随着年龄而进展,OA病例的腰椎前凸和骶骨倾斜角保持不变。

5、侧压力的降低大致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且直线倾斜角随压制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6、推导出倾斜角和方位角的数学模型。

7、嵌入式倾斜仪采用ARM7作为系统核心,配合高性能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实时测量加速度实现倾斜角的监测。

8、根据外套壁厚和裂纹位置特点,提出了专用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关键在于工作频率和晶片倾斜角。

9、齿条轮齿具有直线形的轮廓边,这些边的倾斜角与压力角一致。

10、由理论分析和试验,给出了最佳灵敏度时换能器的工作频率和晶片倾斜角,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11、推导了斜筋斗计算公式,并计算分析了其速度、高度特性,及轨迹平面倾斜角、过载对斜筋斗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12、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在木材纤维平面中过渡切削时切削力和加工表面木材纤维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13、该算法通过提取倾斜角处的投影轮廓线得到纬密排列规律,由此来计算纬纱密度。

14、参数研究包括土钉长度、倾斜角、间距和孔径等对补强效果的影响。

15、本文对扩散筒及其不同的形式对斜流风机性能的影响以及叶顶、叶根倾斜角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16、当水平飞行的飞机转弯时,同样应有一定的倾斜,倾斜角的大小可按与上面相同的考虑来决定。

17、定义了灵活刀具倾斜角,使得只用一个参数就能够实现对工作空间的降维描述。

18、利用耦合模理论,模拟了斜光栅的耦合特性并对其倾斜角进行优化设计。

19、本文根据铅硅玻璃次级电子产额公式,计算了对应于不同入射能量的原初电子进入微通道板的最佳入射倾斜角。

20、实验结果反映了不同孔倾斜角对多斜孔壁冷却方式气膜绝热温比的影响。

21、为此,针对单波束测量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海底倾斜角差分算法。

22、试验结果表明:以镀锌铁板,PVC板和普通玻璃板为滑板时,滑移效应均随倾斜角的增加而增强;

23、由于航空遥感影像近似竖直摄影的特性,倾斜角非常小,几乎接近于零,而且内方位元素已知。

24、认为比较可靠的方法是使用固定小倾斜角的支竿或支架,用改变高度调节取样面积。

25、本文对带有倾斜角的矩形毛细微槽竖直板的相变传热及两相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26、对同一比例的椭圆管,研究了其长轴处于不同倾斜角时局部放热系数及平均放热系数的变化;

27、高杆塔绕击率建议采用电气几何模型分析和计算,并考虑倾斜角影响。

28、结果显示:实验侧髌骨倾斜角明显大于对照侧。

29、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模拟优化,最终确定了达到最佳风选效果的风速、风力倾斜角等多个参数。

30、本文考虑倾斜角对重力的影响,对前人提出的用于预示底部封闭垂直管内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半理论半经验式进行了修正。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木假山记
宋代苏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古诗词
诗人合称
©国学涯 皖ICP备2024062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