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01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出自唐·白居易《浪淘沙》。潮,此指江潮。恨你不如江潮涨落有定期,爱你使我对你的感情比海深。诗句描写女子对薄情男子的怨恨之情与自己对他的深情。这是以无情衬有情,益显女子的痴情。
02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生死殊途,生离死别已经一年,虽然日夜思念,可是她的身影在自己的梦中也从未出现过。诗句描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对她的深切思念之情。
03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句描写饮酒作别、冷月在江的情景,表现的是一种离别的悲伤之情。
04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出自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以示现修辞手法,虚拟了一个冬至佳节家人深夜不睡,念着远行他乡的游子的情节,从家人想念自己的视角着笔,推己及人,表达了对家乡与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05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为家。
出自唐·白居易《种桃杏》。只要有随遇而安的心态,也就没有乡愁了,表达的是一种达观的乡土观。
06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出自唐·白居易《江楼闻砧》。“一夕”对“万里”,不仅是为了对仗,更是为了突显诗人一夕万里的思乡之情。
07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指远处的花草。侵,蔓生。道,指驿道。芳草连天,蔓延而至古道之上;丽日翠木,延展而到远处荒城。诗句描写春日景色,而与“古道”、“荒城”相关联,意在以景抒情,为后面紧接着的两句蓄足情愫,从而强烈地表现出送别友人的凄苦心境。
08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个离恨中。
出自唐·白居易《青门柳》。诗句描写离别之人望青树而伤怀的悲情。“伤心色”,是移就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人在特定情境下将自己的情感移注于物的结果。这里写离别之人见树色青青而伤心,正是他不忍离别的忧伤心境的外向投射。
09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瑟瑟,风吹草木之声。此以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景象写秋夜送客的凄凉之情,是以哀景写哀情的笔法。虽不及哀伤一字,却让人由景而生悲。
10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这是《长恨歌》所写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生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表达了李杨之间的真挚之情。以“比翼鸟”、“连理枝”形容生死不渝的爱恋之情,表意形象生动,给人的印象也特别深。因此,后世凡是要表达夫妻深厚感情与融洽关系,都喜欢以“比翼鸟”、“连理枝”写之。男女相爱也喜欢引此二句表明心迹。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