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丘复结识爱国诗人丘逢甲,两人以诗唱和,交谊特深。宣统元年(1909年)受两广方言学堂监督丘逢甲之聘到堂任教。编有《清代文学史》一卷。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他参加了柳亚子等创办的“南社”,借诗词唱酬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同年10月辛亥革命发生,12月,十七省代表到南京召开代表大会,丘复随丘逢甲赴南京。那次代表大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临时议会成立,当选为临时议员,次年省议会正式成立,选为正式议员;民国五年(1916)省议会选举为全国参议院候补议员;民国十三年(1924),补为参议院正式议员,以不耻曹锟贿选,南返广州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任参秘工作。
1925年,丘复被广东嘉应大学聘为教授,编《中华文学史》,著《文学源流初步》。
丘复对家乡教育事业,极为关心,热诚赞助。
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就和丘逢甲一同倡议,在上杭城丘氏总祠内创办了民立师范,并任监督。民国初年,他任省议会议员时,竭力主张将琴冈小学升格为上杭县立中学,并派人回县筹办此事。民国二十四年(1935),旅潮州商人担心汀龙旅馆被军队占用,与之商议在汀龙旅馆创办汀龙小学。民国三十年(1941),他联合兰溪、丰稔、太拨、大地四乡,在蓝家渡安仁寺故址创办私立明强初级中学,被推选为董事长兼校长。1944年夏历六月廿四日,明强中学师生和亲戚朋友为他70寿辰祝寿,他将祝寿礼金赠作明强中学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